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综合 >> 内容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核心提示: “我与新中国” 征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研读王谨散文选《家国情怀》 北京 马金星 且乐曌斋一著作,何须身后千载名?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既然把国运与文化相提...


“我与新中国” 征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研读王谨散文选《家国情怀》

北京 马金星

 且乐曌斋一著作,何须身后千载名?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既然把国运与文化相提并论,那么《家国情怀》——王谨散文选(人民 日报出版社出版),在风光旖旎的书香里,栖息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不同意蕴。

在新时代的农历己亥年,我翻开了这部镏积铢存、合为全璧的著作。我在整整一个星期里,页页复页页,阿星当户读。唯此我三星高照,有幸结缘他的字里行间,结缘他令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层面大眼界、大学问、大手笔的精华元素,于是就有了置身北京,百花盛开,提笔敲键的冲动。家国情怀精神元素的滋润,恰似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这一出“春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赶上好时代。好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让人接受教育,掌握知识,以投身报国,服务人民。著书立说,片纸能缩天下意;树模立样,支笔可画古今情。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1980 年我就从乡村前吴学校,考入山东省重点学校——聊城三中。我从小爱好文学,齐鲁先贤的故事植入骨髓。1986 年开始在《语文报》发表“处女作”,有作品被《中学生作文选刊》杂志转载。“朝忆傅 以渐,夜梦邓钟岳”的好日子还在后头,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 杂志社的老师们耳闻目睹千里之外的我还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土”,给事业发展部“多收了三五斗”,就毅然决定调我进京来“可扶压 岁钱太美,心忧《选刊》愿童年”。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的时候,我曾经写文庆祝。我个人笔尖上“欲与莫言试比高”的散文《烟花三月下扬 州》,就是对建国 70 周年献礼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今我写的这篇读后感征文,恐怕是尚属建树立意的首篇。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首无言味最长”的王谨散文选《家国情怀》, 以“家国”为核心情,致力于作者笔尖上那些令人神往、妙趣横生的诸如《竹海来去》《石狮雕像》《黄梅戏溯源》《这山,这石》《好望角泳叹》等等“心灵律动的记录”,或者说新闻业务之外的副产品。作者心装祖国, 也秉持家庭责任。这部书影响广泛、持久,至今仍然索书者众。原因何在?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王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的我,每星期编务之余的三天里,朝夕之间在书壁四面的曌斋,实现着一页书、一杯茶、一缕阳光的研读生活。很快,写此文的时候,我让自己的右手停在凝睛盼望万象文库《家国情怀》上,摩挲着 282 千字的篇幅,沉醉于演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体悟。这天性执着的著作者,若没有几万里江山,金台夕照,成一家之言的传奇故事,恐怕是生不出那么多滋滋味味的文思。

研读眼前的《家国情怀》这部著作,故纸堆里稻粱谋的我,不会心生陌生的感觉。二十世纪以来,我曾在人民日报等大报或网上阅读过作者的一些美文。人的一生中,或许可以淡忘许多阅读过的书籍, 而有些书籍一经阅读,就年轮一样稽首皈依地形成着、躬身拜谢地存在着,让人幸接台颜,足慰生平。因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就像《西游记》里蟠桃园树上所结的三种不同年份的蟠桃:“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 日月同庚。”这段文字提到“天地齐寿,日月同庚”是我所阅读过的书籍的品质和价值所决定的。且说大作家王谨先生的著作我虽然是不止一次读过,但每每研读总有新的感触落地生根。现如今不知诸位读者是否像我这样把《家国情怀》当作须臾不可分的老朋友好老师,或也是 “晨昏忧乐每相亲”,相信你的笔下也一定会生出“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 我,念此私自愧,尽日研读忙。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所以说,《家国情怀》悬日月,著书立说载山河。作为党的资 深干部,光明之子,我高风亮节的文友王谨先生,曾用名王金球、梅仁,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前副总编辑,俊朗潇洒,才华横溢。他知道我爱读社会正能量的书籍,于是欣然惠赠书于我,并挥笔在著作《家国情怀》散文选的扉页上书写下勉励的字:“马金星主编惠正。王谨……”应该说,著作万岁,或者说,友情万岁!面对王谨的姓名,我为此向他表示的那股崇高的敬意与祝福油然而生。鉴于此,我将珍藏在“龙文鼎内香飘霭,雀尾炉中瑞气生”的作家楼,除了对他签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珍惜,还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写就这篇读后感言,献给我爱的新中国,以及爱我的王谨先生!

清代大诗人龚自珍得遇挚友的幸福诗句,曾言: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在“低头观落日”的杂志社,读,读,读!他忧心为政,挚爱散文,一生不改的梅仁秉承,跃然纸上。百年孤独的“三万六千日”里,收获颇多。今天我读后,“引手摘飞星”,做一些自我追问:你了解手头这部书的著作家了吗?让我又一次用自己鲜活的灵魂做《家国情怀》跨越时空的对接、震撼地球的碰撞、推动历史的感应? 或者接受家国对灵魂的碰撞和冲刷……邀报坛翘楚王谨先生一同回乡采风,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怀古的梦想往事。随着陈列在书架上发黄的洛阳纸贵——《西行纪闻》《南国写真》《如歌岁月》《大 门打开之后》依次向我风生水起,涛声依旧……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感恩“世界,每天用中文阅读中国”的今岁,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我忠贞不渝,痴心不改已经记录和正在记录着“我与新中国”的篇幅。今写着《百家姓》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第八姓,现在已跃为中国第二大姓的王姓,心中的宇宙里立马斗破苍穹, 天马行空像星似月那般,隐约生腾起如霞若虹的几多神圣与庄严 。何哉?因为尊姓"",高名""字的王谨先生,曾风光无限好地在中国面向海外的中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岗位上,“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在锤头镰刀、党旗飘扬的纸媒天地里,南征北战,车轮滚滚 30 多年。30 多年的风雨历程, 30 多年的使命担当,中国文坛的大厦因为他的添砖加瓦而更加壮丽辉煌。王谨也因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笔尖霍霍,其视野更加广阔,胸怀更加宽广。他登堂入室成为散文大家,与他履行事关中国共产党的喉舌、祖国五十六民族的代言的使命感,不无关系!與论阵地!为什么不神圣不庄严呢?

王谨至情至性的创作,是直达心灵的。我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满一杯茅台酒,边喝边欣赏到他“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的金台散文和随感。有的是上世纪“请把我留在,留在'春天'里”的故事, 有的是新时代“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的见闻。准确地说,我是一部又一部全身心地扎进书堆中阅读着,就象高尔基所说的那德性:一见了书就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像饥饿了几天的人疯狂地扑向面包。他书中《向毛主席诞辰献歌》《想起了毛泽东的一首词》《孙中山与利顺德》《大江东去看黄州》《“春晚”应换一种方式》等等佳作,让我连日来惊叹不已;更令我惊叹的是,默默掰开了读,细细揉碎了品, 生生剖析了悟。我从头读到尾,心如莲开。魂牵梦萦的是他书上晓谕 “我”说:"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的家国天下感悟。正因如此,才有了王谨的这般情怀,这般文字,这般散文。而情怀恰恰是一位作家创作的生命。&我们不妨一想:就体裁而言既然有我先师国学大师,文学泰斗,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羨林先生,对我推荐的政治散文。那么这部充满家国政治题材的散文,是否可以冠名“家国散文” 呢?这应该是他握瑾怀瑜的发明,开花放香的专利。且不说他书中写有安邦定国的英豪、有那创业争疆的杰士,还写有为民请命的故事或感悟的文字,比如《不公平的睡床》《“群众”“农民工”称谓质疑》。王谨先生写过不少向高层反映重大问题的《动态清样》(内参),多篇获得胡耀邦、乔石、胡乔木等中央领导的批示。比如《北京市百货大楼一份广告引起的事件》,就惊动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体裁的突破,使他感觉到:作为人民的记者,不能只完成委派的既定采访任务。还有义务随时随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为伸张正义, 维护人民的利益鼓与呼。书中以散文笔法写到的多位当代人物,他也是以风中书豪迈、笔下写乾坤的情怀,以留鸿爪,娓娓道来。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哈利路亚。读至此, 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文能附众的笔杆子日月,“现实观照, 人文情怀;独特视角,中国气派。”典靓大都市,馨祝中国年。总之一句话,因为该著作文字香、结构美、立意新,更因为饱含着对家国情怀的忧患意识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人初读之倾心,掩卷难以忘怀, 复展卷再读之。其实怎一个“读”字了得?

君不见, 我与为人低调、奋笔为文的王谨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 或者说交往甚至阅读他贮满情义的文字,始于 2018 年中国文艺名家

采风行的笔会上。下迄今年又翻开了该书研读,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让我惶愧,让我汗颜。书中每一篇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章都来之生活,有根据,有出处,都是党报人走千山万水笔下的记录。读这样诗意盎然、美不胜收的文字,让我这名专业的文字工作者禁不住拍案击节。迄今为止,我前后帙卷浩繁了王谨问世的多部著作,由此说来,才算真正走进了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世界。我  从书卷气弥漫其间中真切地感受到,这本集 2004 年以来心灵律动的精神产品   散文集,所产生的阅读磁力。这些璀璨结晶,我几乎一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口气就读完了,还不止一遍。文不厌精,可读可品可悟。我始终把这些上乘之作当成我为之“嘶风逐电精神壮,踏雾登云气力长”的启迪。欣赏他“灵宝峰头牢着脚,归来雅会上龙华”的新闻业务之外,那溢于言表的关注国家与社会的须眉使命感,以及林林总总血浓于水的亲情感跃然纸上,还有这部著作及之前同样引发好评如潮的散文随笔集

《如歌岁月》等著作的千古文章,让我心潮难平。凭心而论,这是王谨先生不为外物所动,听从党的召唤,对党、对祖国、对人民一片冰心在玉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使然。百善孝为先,王谨的泣血孝道,以及荣获中国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的《亲近泥土》等等佳作, 鞭策了我。我要扬鬃奋蹄“车辚辚,马萧萧”的传扬到 70 亿人口的地球村。

“久病床前无孝子,花前月下有情人。”王谨在写母子之爱《在母 病榻前七日》的经典散文中,一开篇,就快马加鞭地攫取了我,令我这神州华胄心动神摇,目不斜视:“庚寅年岁末,突接电话,母病危。我匆匆起程,急乘被浓郁年味气氛裹挟的列车驰回鄂东黄梅。”

阿门。这一段,惜字如金 37 个字,大珠小珠落玉盘,真是勾魂摄魄。我的心里也是一惊,犹如进杯酒似的往“花前月下”研读下去。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读到文后一段话 :“接我返程的车子来到家门口。我步履沉重地走到母亲病榻前告诉母亲:‘我要回北京了,今后再来看您。'母亲并没有听清我说些什么,仍然是微睁着双眼。我正欲大声再说一遍,小妹摆摆手予以制止,说:‘她要明白您要走了,会伤心的。’我只好一边朝外挪步,一边目送着病榻上的母亲,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泪水从眼眶渗出……”

王谨把党当作母亲,把入党的宣誓当成神圣的追求,30 多年矢志不渝献身报坛,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笔尖的坚守令人感动;但中华孝道的传统也在他身上同样返璞归真,发扬光大。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王谨与本网记者在一起。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这名玩痴的后学晚辈, 读到这儿急人难事, 不觉眼眶湿润,没奈何,只得关灯掩书不能读, 此时无声胜有声。可怜我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笔下无啊!我从他的母亲周秀英联想到我的母亲张景兰。一转眼,离我母亲凤返丹霄快十五年了。请允许我每每“危急存亡之秋”这么两段地拿过来题诗作记,因为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因为,正义感分明的王谨先生的母亲实在是太伟大啊!或者说,很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而(血浓如水)的经典通本才典典有四。在这本书中,诸如其类,有特别会心的感觉精彩文字,就像满架子上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的,也就不必去撷举更多的例子了。每个人也许自己疲于奔命,分身乏术 “祖国母亲与生养母亲”之间,忠孝不能两全的取舍。且慢,曾是党报挥毫执笔的副总编辑的他,忠孝两全却把捏得有分寸,并把家国兼顾的情怀,在古老而年轻的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此时此刻的我,忽然记起《圣经》里耶稣对众人说过的话:“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 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且行且珍惜。生命里的光, 就是“星”啊!?但愿光明之子——王谨著作里的“星”,在“呼之欲出, 雄鸡鸣唱”的中国地图上,如燎原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振聋发聩地在多少有点儿世风日下的“玉门关”发光。“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君不见,在西安碑林的“孝经亭”里,有一块著名的“石台孝经” 碑。那是大唐皇帝唐玄宗为了弘扬《孝经》思想,亲自为之注解、作序,并以俊逸的隶体书写出来,令人勒于石碑之上,以流传后世。纸短文长的这,只能蜻蜓点水。无情未必真豪杰啊。再补充一句要紧的话,作为一名本色的黄梅人,心无旁骛的党报副总编辑。他也是血肉之躯,爹娘所生啊!

“《人民日报》聚人气,中国作家更文气” 的王谨先生,始终坚守“手把文书口称敕”的传统和使命:忧国忧民,文以载道,是我偶像级的人物。掩卷之后,心灵深处里柳暗花明。我似乎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随着先生一起弓弩上弦,刀剑出鞘,经历了一场家与国、情感与灵魂的艰难历炼。好书在手,脍炙人口的《家国情怀》是可以“传之百世而不衰”,更是“我手写我心,何时问鼎世界文坛”的精神食粮。当前,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 70 周年大庆的日子里,《家国情怀》这本弘扬爱国情操和传统文化的书名深受我的青睐。读书中的散文以及书卷里穿插的绘画、摄影和书法,颇有追根溯源“王谨荣耀家国日”的意味。他与头圆顶天、足方履地的书写“‘帝王将相’ 的文字、‘平民百姓’圣宴”的我产生了共鸣。我该登高一呼,著作如此多娇!我要对那些“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的看官们说: 该著作应该伴随我们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读来读去,让人仰望,放眼高歌。

马金星:家与国使命的担当


此刻,我就好像“挑灯夜读心自省,此意莫与他人传”的那样。因为《家国情怀》里的七个栏目,“讲述”的新中国,使我读出乡愁 ;“展现”的新中国,使我品出牵挂;“叙述”的新中国,使我悟出文化的窖缸。也就是说,从王谨散文选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他爱家更爱国的品德, 还应该看到他作为作家所努力彰显的道义责任。而且,作者把家国奉为圭臬,积极投入到追求正义与真理的活动中,去观察,去写作。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我们理解这句话又有了新的含义。我们在美好丰盈的日子里多读好书,包括王谨的这本好著作,有助于我们精神层面更上一层楼,为共和国 70 周年献礼! 正如《文艺报》曾发表书评认为,《家国情怀》是作者有情怀的写作成果。这种情怀和写作态度,是值得中国作家学习的。我也是一名天天向上、爬格子赶工期的写者。在不少同行写作生涯里,难免在行文时,出现缺乏情怀,而“望穿秋水”的敷衍之作。作为一名共和国的作家,显然不可或缺家国情怀的境界。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里称,“少年”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确,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的昌盛都与国家未来的栋梁紧紧相连。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人民、家庭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读王谨的《家国情怀》,解读出自庭院深深北京金台路的这位作家的作品,可能多少会对文友们做事与作文有所启迪吧!

借用雨果的话:“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我们需要更多“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类似王谨《家国情怀》这样的好书。传播以 “兴文化强国运”为己任的王谨先生的作品,传播其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关注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血浓如水的亲情责任感,有非同小可作用和意义。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在日新月异的习近平新时代,突然有一天,身处“寻常百姓家”的我,发现自己枕上书多了这本桃花潭水,谊切苔岑的《家国情怀》,喜不自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这部著作中让我感受到什么叫不忘初心,什么叫牢记使命。家国情怀,不就是共和国每位公民、每位作家,应有的情怀吗?!


(马金星   文学评论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影视艺术学会副秘书长, 兼任《人民艺术家网》副主编)

 

                                                                                         (编辑 文心)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