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旺
“3820”工程是福州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规划,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注重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3820”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其核心思想:
一、从辩证唯物主义看“3820”工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同时注重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820”工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它基于福州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制定了符合福州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例如,福州在当时面临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工程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福州的港口优势和沿海地理位置,吸引外资和技术。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即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而不是凭空想象。
尊重客观规律,注重科学规划
“3820”工程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科学规划和分阶段实施。它将20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把握。
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即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
“3820”工程体现了系统性思维,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推进。同时,它还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不仅关注经济发展,还注重社会公平、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即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是永恒的。
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看“3820”工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
“3820”工程注重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它还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思想。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3820”工程不仅关注经济基础的建设,还注重上层建筑的完善。它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上层建筑的完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观点。
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改善
“3820”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它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福州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的思想。
三、“3820”工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发展
“3820”工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地方实践中的成功范例,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内容
“3820”工程通过具体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内容。它为如何在地方层面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3820”工程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和地方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总结
“3820”工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如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等。同时,“3820”工程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通过“3820”工程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