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美术 >> 内容

中国美协举办“第十届北京双年展”新闻发布会

  核心提示: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下简称“第十届北京双年展”)拟于2025年12月31日至2026年2月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
中国美协举办“第十届北京双年展”新闻发布会

       

      人民艺术家网北京讯(记者 文心)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下简称“第十届北京双年展”)拟于2025年12月31日至2026年2月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近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球的展览作品征集工作。

       在2025年6月18日上午召开的“第十届北京双年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介绍“北京双年展”情况,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发布了展览主题,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就本届双年展的展览结构和征稿要求做了说明。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朱虹子,策展人代表、北京大学文科博雅教授丁宁及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鲍文永等回答了记者提问。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章云,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中国美协双年展办公室、理研处、维权处、艺委会工作处、网信处等有关处室负责人,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倩等出席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朱虹子主持。

中国美协举办“第十届北京双年展”新闻发布会

诸迪书记介绍展览情况


       诸迪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0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参循国际艺术双年展的惯例和程序,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创办了非盈利模式的“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北京双年展”)。至2022年已举办九届,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具体实施。展览通联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稿国达130多个,参展国接近120个,历届共计5000多人次近6000件作品参展,观众累计数百万。经20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国际美术交流和展示平台。“第十届北京双年展”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继续用艺术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世界故事”。2025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届双年展拟以“共生”为主题,旨在以艺术的视角关注“和平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当代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引发艺术家的共鸣和创作热情,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诸迪介绍,本届“北京双年展”将首次以北京展览馆作为展览场地。北京展览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综合性的专业展览馆,不仅是首都北京充满年代感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当下热门的“网红打卡地”,“第十届北京双年展”于此举办,在空间、视觉、展陈、传播等诸多方面都会带来新的感受和不同以往的体验,赋予了双年展历史与现实、艺术与科技、专业与大众交融交流互动的新场景。

中国美协举办“第十届北京双年展”新闻发布会

范迪安主席介绍展览主题


       范迪安介绍,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共生”。“共生”是人类之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命运关系,双年展立足构建共生关系的价值取向,旨在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这个主题有多重的意涵,能够容括中国和各国各地区艺术家多种形态的创造。一是通过“共生”这一主题展现祈愿和平、捍卫和平、讴歌和平的文化理想。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人们都在反思历史,特别思考和平与正义对世界的发展,对经济繁荣、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当今国际社会一方面不断发出属于文化正能量的对和平的呼唤,另一方面也面临恐怖主义、地区冲突乃至核威胁等的严峻挑战。对和平愿景的追求,共同珍爱和平,讴歌和平,护卫这一属于全人类的应有福祉,是许多艺术家表达的重要主题。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日益深入人心,这方面的创作体现出更宽阔的人文关切。二是从"共生”角度更好地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探讨在社会发展新的情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永恒的理想追求,也为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天许多国家的艺术作品在反映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上都有共同的愿景。三是在科技发展条件下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与文化新环境的剧变所形成的“共生”。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以及今天快捷的数字传播,数字技术日益改变生活,也引发出许多关于工具理性、人与科技关系等新问题的探讨。敏感的艺术家正积极迎向新技术革命,双年展将提供宽阔舞台,展现科技艺术新的成果。希望这届双年展以丰富的艺术形态和创新的视觉语言来描绘共生的愿景,探讨共生的路径,凝聚共生的智慧。
       屈健介绍,“第十届北京双年展”主场馆内容结构分为主题展、特展和国别展三部分。其中主题展拟以围绕展览主题“共生”的五个具有思辨性与艺术张力的子主题——裂变、生长、流动、淬炼、和音,分五个板块呈现。主题展外拟设数字艺术特展、北京主题特展、国际现代水墨特展三个特展。另设国别展,以某一国家为单元,集中展示该国当代艺术创作的代表性、独特性美术作品。特展和国别展作为对主题展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旨在以多维立体、层次丰富的展览架构,为观众呈现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国际艺术盛宴。
       在答记者问环节,朱虹子,丁宁,鲍文永分别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三位嘉宾分别介绍了“第十届北京双年展”关于新媒体宣传和公共美术教育等方面的策划和构想;以“共生”为主题的“第十届北京双年展”将在国际上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深层次的启示,以及双年展策委会对参展作品的考量标准;北京展览馆场地的文化属性、建筑特色、区位资源,以及作为“第十届北京双年展”展览场馆的空间优势。
       “第十届北京双年展”拟展出世界范围内当代美术作品500件左右(以实际评选结果为准),其中国内作品300件左右,国际作品200件以内,既展示世界当代绘画与雕塑艺术的新发展,又涉及数字、影像、装置、新媒体等为代表的当代艺术新品类。“北京双年展”主题展的作品征集方式有策委会提名邀请、机构推荐和艺术家自由投稿等。三种征集渠道灵活、互补,最大限度地为全球艺术家提供参与机会。投稿以近3年内已创作完成作品为宜,投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具体投稿要求及方式敬请关注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官微、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官网官微上发布的最新消息。


                                                                    (编辑 初凌宇)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5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